2015年,國內儀器儀表行業的發展趨勢
更新時間:2015-11-11 瀏覽次數:1235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減速換擋"期,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也是產業升級,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樣的“新常態"下,國產科學儀器行業面臨怎樣的挑戰?又將如何走出一條新路?這是當下我們每個儀表人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2014年,國產儀器企業收入增長為18.10%,利潤增長15.28%。隨著企業的發展和進步,國產儀器企業將從過去十年的‘急功近利、低價低質、無芯(無核心技術)、無底限’轉變為未來十年的‘有企業家、有工匠、有創新、有文化’。"主題為“新常態 新思維 新競爭"的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2015學術年會近日在貴陽召開。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分析儀器分會秘書長曹乃玉在大會上作了“分析儀器企業調查報告",該報告是基于調研走訪了大量國產科學儀器企業的基礎上所做的總結。
科學儀器的自我裝備水平是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國產儀器行業的巨大進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國振興國產科學儀器產業的計劃。2011年,中央財政在科學儀器研發領域投入13億元,啟動了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和國家重大科學儀器研制專項。北京市與上海等3省市以及教育部等11個部門一起被納入*試點。3年來,已有“特殊環境下材料及構件試驗評價科學裝置研制與應用"等科委推薦的14個項目在科技部立項。
2012年,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科學儀器開發培育項目啟動,以期挖掘利用平臺資源優勢,主動引導各類開放實驗室、工程中心、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促進成果轉化等各類主體的產、研、用結合。共動員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203家次,儀器研發生產企業機構等227家次參與到培育項目中。
此前,首都科技資源服務曾被形容為“一邊捆著草,一邊餓死牛"。如何讓“沉睡"的科技創新潛力轉化成現實生產力?北京市科委進行了系列頂層制度設計,著力搭建“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探索促進共享首都科技資源、共同發展的“北京模式"。自2009年6月以來,“首都科技條件平臺"上價值192億元的3.84萬臺(套)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共享,促進了500多項較成熟的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僅2014年就有10670家企業享受到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的各類服務,服務合同額達20.56億元。
2015年,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檢測與認證領域中心設立了國產檢測儀器設備驗證與綜合評價服務平臺。目前,一個覆蓋儀器研發、生產、應用三個環節的全過程、全鏈條的創新服務平臺,一個致力于檢測方法、標準研究服務各類創新主體發展的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已經形成。
- (上一篇):孔板流量計安裝位置的選擇
- (下一篇):V錐流量計常見的幾種安裝方式